2021年11月12日,“外国语言学科的发展:守正与创新”学术论坛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顺利召开。作为对太阳成集团tyc33455建院20周年暨华大外语教育150周年的献礼,本次论坛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外国语言学研究青年创新团队举办,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论坛邀请到了以下知名专家(按发言顺序排序)做讲座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辉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特聘教授田海龙老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彭宣维老师、太阳成集团tyc33455副院长王佳宇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33455副院长、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王勇教授首先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各位专家的参加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以及“外国语言学的本土化路径”青年学术创新团队相关情况。
太阳成集团tyc33455副院长王勇教授致开幕辞
论坛的第一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主讲。苗兴伟教授围绕话语构建论及其在批评话语研究中的应用,阐释话语的建构功能和话语的建构效应。苗兴伟教授首先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来龙去脉,其次强调了批评话语分析为什么关注“建构”。苗教授指出,建构主义是对实证主义以及本质主义的一种挑战。最后,苗兴伟教授回答了基于话语建构论的批评话语研究问题:话语建构了什么?话语是如何实施建构功能的?如何阐释话语的建构效应?
苗兴伟教授发言
公外系高苏老师主持了苗兴伟教授的发言。
公外系高苏老师主持讲座
公外系钱海容老师提问
第二场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辉老师主讲。张辉教授开创性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来探讨批评话语研究的“实验转向”。同时也巧妙地回答了钱海容老师就第一场讲座的疑问,即如何避免批评话语研究结果带有的主观性。张辉教授提出可以结合三角论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次发言张辉教授在批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两个问题:(1)贸易争端汉语话语中的语法构式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态或信息顺序如何影响中国大学生对事件双方的责任归咎和攻击性感知?(2)汉语交互构式的信息顺序效应是否有区别,为何会产生这种区别?
张辉教授发言
英语系聂睿老师主持了张辉教授的发言。
英语系聂睿老师主持讲座
英语系柯贤兵教授提问
本场发言的提问环节迎来本次论坛的讨论高潮。首先张辉教授就柯贤斌教授提出的关于社会现象、语言以及认知三者关系进行了解答。张辉教授认为认知处在一个中间位置,对社会现象和语言起到一个衔接作用。彭宣维教授对该问题进行了补充,即需要强调,韩礼德的观点是对认知概念的一个弱化,并非完全忽视。田海龙教授也参与讨论,提出语言与社会的联系并非直接体现,中间需要有一个媒介。人的思维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三位专家就会场提问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第三场讲座由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田海龙教授线上主讲,题为《互动社会话语学与话语互动研究——兼谈守正与创新对于外国语言学发展的意义》,田海龙教授围绕互动概念,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互动社会语言学与话语互动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探究话语互动的机制,包括“三维-双向”分析模型和“双层-五步”分析框架的话语互动研究路径。通过讨论话语互动路径及其产生过程,田海龙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关于外国语言学研究的两点启示,将讨论聚焦在守正与创新及其对于外国语言学发展的意义。他提出,守正即读书,读书是为了创新,要求我们在作出可能的创新之前必须深入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提出任何新概念新观点之前一定要做出可信的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田海龙教授发言
韩语系李文花副教授主持了田海龙教授的发言。
韩语系李文花副教授主持发言
第四场讲座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王佳宇教授线下和线下同步主讲,题为《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研究的语言观——历史、现状与本土化》。在报告中,王佳宇教授梳理了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研究对于语言观演变,同时结合一些最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思潮和我国的一些语境,谈论了我国人文主义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语言学本土化的问题。最后结合本次学术论坛的主题“外国语言学科的发展:守正与创新”,讲述了自己的思考。“守正”即是语言学研究要从对语言的描述和阐释出发,回到语言去;要保持语言学的学科性和人文性。“创新”即是语言学要体现跨学科性,同时也要有中国的立场、方法和本土化,需要我们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再次将其国际化。
太阳成集团tyc33455副院长王佳宇教授发言
俄语系陈著老师主持了王佳宇教授的发言。
俄语系陈著老师主持发言
第五场讲座由深圳大学彭宣维教授线上主讲,题为《论量子化的现代汉语事件系统——缘起、基本观点、研究思路和总目标》。彭教授将物理学的思想运用到语言研究,探讨了语言量子的定义、特征,语言量子观的历史发展,语言量子观的研究思路、研究基础等诸多问题,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系统拟构新的汉语/语言事实,进而为全面描写提供新范式。这是一种基于物理(含微观粒子),生物生理(含脑神经),社会(含心理认知),符号(含语言、数学等)四个系统,但又高于它们的方法论思路,是在韩礼德SFL模式基础上的升级讨论。彭教授的研究充分地展示了语言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主题,不仅可以在社会科学中展开,更是可以跨越到自然学科,运用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和解决语言问题。彭教授的报告为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跨学科研究范例和启发。
彭宣维教授发言
团队成员公外系谭华老师主持了彭宣维教授的发言。
公外系谭华老师主持发言
最后,太阳成集团tyc33455副院长、外国语言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王佳宇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此次学术论坛非常成功,并代表学院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和线上线下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这不仅对于外国语言学研究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外语系老师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太阳成集团tyc33455外国语言学青年团队系列活动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和思考。此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论坛会场